台州11位优质高中校长谈教育提质思路| 百名校长谈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中教育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烈的担当、更扎实的作风,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本期“百名校长谈教育”邀请全市11位高中校长谈思路、聊感悟,以拔尖筑峰的攀登姿态推动教育提质增效。
沉潜深耕,以内涵发展促教育提质
孙礼
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教育提质重点在“提”,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力和学生的学习力的提升。成绩是人干出来的,人是需要激励的,如何让我们的教育生态促使教师乐教、善教,让学生乐学、善学,应该是教育提质的关键所在。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新形势下,学校不能等、靠、要,唯有刀刃向内,从内部挖掘空间和增量,走内涵发展之路,才是教育提质的硬道理。
首先,要提升全员质量意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好成绩不是北师大、只有好成绩也不是北师大”,这是北师大办学的质量观。作为重点高中,抓好高考质量是理所当然的首要任务。应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完善相关评价制度,明确指向重团队轻个体,既看结果也看过程,更看发展的价值导向,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要持之以恒真抓实干。真抓实干就是抓工作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要拿到成果,抓到细微处,做到无死角。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
第一是培尖工作。培尖重在培养学生有较高的理想抱负,有攻坚克难的学习品质、突出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奋斗取利的坚强决心。拔尖人才培养必须三年统筹规划,高一打基础、赶进度;高二提能力、深拓展;高三真演练、补漏洞。积极营造“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文化氛围。通过刻意训练,练就学生熟、通、准。
第二是学科德育。将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体是教育提质的保障。要关注学习的二元动力(兴趣和责任),引导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善学;关注优良学习品质的培养;促进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的统一;处理好学会创新与创新人才品德特征的关系。
第三是自主学习。学习是一项主体性的活动,学习的自主程度是衡量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适时引导。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开放式课堂、参与式课堂、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形成“坐得住、学渗透、会做对、算到底、常整理、练通准” 的学习文化。
第四是高考研究。面对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们需要一手抓住时钟,加强时间管理;一手握住罗盘,把握前进方向。从制度上去推进高考研究工作,包括研究高考动态、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提升教师的高考研究水平和命题水平,把握高考趋向。做到既能“科学吃苦”,又能“方向明确”。
第五是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要坚持“师德为先”,注重激发教师教育情怀和使命担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强调“业务为本”,通过建设引导青年教师成长的“青蓝工程”和促进骨干教师发展的“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大“顶尖师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卓越教师”的灵魂作用,让更多的教师优秀起来,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特色办学 分类育才 协同提质
吴君磊
台州一中校党委书记、校长
如果说公平是教育的起点,那么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公平和教育提质的共同背景下,高中教育需要突破“俄罗斯套娃现象”的诟病,推进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分类培育拔尖人才,促进学校教育高品质发展。我们既要关注全体学生,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落实学生独特性发展的需求;同时要直面现代化教学,让课堂教学走向大概念、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的大单元教学、项目化教学,凝聚各方资源,实现全境育人。
高中教育要注重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索,将“科技教育”的“特色办学”贯穿于整个办学历史。
一是传承并挖掘科技教育的综合性、体验性、过程性等特征,进而推动学科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将学生学习形态“从基于课本的学习走向基于标准的学习”“从概念离散的学习走向观念聚合的学习”“从符号记忆的学习走向深度理解的学习”,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
二是重塑课堂教学形态,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实现经验和知识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提升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更好地适应当下拔尖人才培育方式,契合高校多元招生的模式。
三是在理、化、生、技等学科推进项目化学习,在语文、英语学科推进表现性学习,倡导同伴教学,实施课前演讲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
紧随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步伐,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我们需要以学科特长发展为导向,走学科竞赛为基础的特色化办学,打造五大学科竞赛基地,促进拔尖人才培养,激活全体学生共同提质。一要缩小办学规模,减少学生招生人数,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少管理成本、降低管理能耗。二要前置特长培育,对于学科竞赛有潜质的优秀初中生,实施初高中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育高阶的学科思维,冲击学科竞赛更高奖次。三要搭建教练体系,引进学科金牌教练、招聘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培育校内骨干教师,形成三级梯度的竞赛教练团队,层次化、系统化推进学校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发展。
在台州市高中教育提质的背景下,台州一中将始终秉持“日新精神”,紧跟教育提质的步伐,将“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特色教育并行,双维度实现学校教育提质,分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优化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质量
林国红
黄岩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办幸福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必须优化教育生态,提升教育质量。
一、优化教师从教生态
优化教师从教生态,需要制度先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尤其是教学评价制度、评比奖励制度,要紧扣住“质量”这一核心要素来调整优化,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开展多元评价,让教师看到奋斗的希望,体味到做教育的幸福。优化教师从教生态,需要严格考核,让奖惩与质量真正挂钩;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制度在实用条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为学校建立起“乐教优教、提质增量”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优化学生学习生态
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态,要点有三。一是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功能,积极打造宜居宜学的幸福校园。二是优化课堂环境。要加强合作学习团队建设,推进项目化、可视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合作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三是优化技术应用环境。要充分发挥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育技术功能,提升教学效率。
三、优化教育科研生态
教育科研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学校发展为出发点。所有教师要正确认识教科研与提高自身素养、促进学校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把教科研作为推进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发动机,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和存在的困惑,科学制订个人发展规划,通过积极有效的教科研,获得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
四、优化教育合作生态
一是加强与名校的合作。要与省内外名校深度合作,凡有利于教育提质的,不管是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还是名师团队、金牌教练的引进,甚至是学校的顶层设计,都可以学习、借鉴名校经验,邀请名校共同参与。二是优化共同体学校合作。要在共同体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发挥共同体学校的优势特长,弥补各自的不足,实现共通共享共进步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教育生态充分激发师生潜能,为师生的持续奋进提供持久的内驱力。持续优化教育生态,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得以形成,教育提质的良好结果便水到渠成。
增强内生动力,促进育人转型
黄兵海
路桥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台州市教育提质大会指出,加快打造与高能级城市相匹配的市区教育体系,要实施高中登峰工程,着力提升高考整体水平、拔尖水平。要围绕“小规模、高品质”的发展要求,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增强内生动力,促进育人转型,实现质量的顶部突破和整体抬升。
向顶层设计要动力。研制办学理念、发展愿景、育人目标、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等内容的顶层设计方案,发挥顶层设计在办学中的引领作用;传承并弘扬“刻苦求实”的办学传统,挖掘学校办学不同时期的鲜活案例,提炼学校发展的精神谱系,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向教师队伍要动力。学校将多举措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柔性引入九大学科领军人物成立工作室,实现学科引领和与学校教师的师徒结对;二是加快绩效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三是发挥校内教师团队协作,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向课程优化要动力。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创新人才选拔的要求,联动专家团队,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打造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课程体系,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精品课程群。
向课堂转型要动力。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研究,理解试题立意背后的核心素养要求,探索核心素养下的新常态课堂。实施扎实有效的教学改革举措,完善“一课一研”教研机制,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与学方式等要素变革,形成独特且可操作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向创新人才培养要动力。实现顶部突破是教育提质的必然要求。联动校内外资源,贯通学段,利用好书院模式的优势,实施“186321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个性化、定制式培训,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阵地。
向德育创新要动力。德育能够激发孩子向善向美的意愿,引领孩子不断突破自身局限。学校将细化德育“七个一工程”,更加注重德育的活动性、体验性,以“大爱”育“大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践行教育自觉 加快教育提质
朱寒杰
镇海中学台州分校校长
9月8日,全市教育提质大会的顺利召开,吹响了我市大力推进教育提质的奋进号角。作为台州教育的“新兵”,结合自己在镇海中学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转变办学理念,从同质教育到品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多元化基础教育、内涵式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学生和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高品质、个性化、差异化、可选择性强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于是,学校在制度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发展观培养等方面,千方百计创设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发现和成就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努力使学生成为完整的、健全的、和谐的、充满个性的人,实现从同质教育到品质教育的转变。
二、提升管理内涵,从刚性管理到弹性管理
对于己经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学校来说,个性的凸显可能是学校管理者更需要加以关注并重点努力的方向。弹性管理是现阶段体现个性化管理最适合的一种方法。“弹性”的本质是不搞一刀切,达到 “和而不同”的境界。在具体实践中,设计并实施多种以弹性为修饰词的制度或机制,如弹性作业、弹性课堂、弹性坐班制、超前申请模块学分的弹性学分制等,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增强每一位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落实立德树人,从唯分数论到五育并举
坚持育人先育德,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一个真正意义上“德才兼备”的学生,应该具备三种素质:一是知道自己“想要走什么路”,二是知道自己“如何走对这条路”,三是“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德才兼备意味着有温度、有情怀,意味着在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自制力方面的全面发展。学校通过阳光体育、文体社团、志愿活动等,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作为镇中分校,我们一定会传承镇中优秀的经验做法,落实立德树人,践行教育自觉,提升管理内涵,实现品质教育,奋力在三年后交出一份台州人民满意的高考成绩单,为台州教育提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机制
李允和
台州中学西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
科技竞争重在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重在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水平之间的竞争。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是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台州市委市政府开展教育提质三年行动,临海市率先对台州中学实行“一校两区两制”改革,缩小学校班额,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台州中学西校区将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近年来,初中教育呈现数学、科学教学深度不够,拔尖人才存在“吃不饱”现象,这对拔尖人才的科学思维能力发展和学习力培养不利。建议初中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最优发展为目的,对“吃不饱”的拔尖人才增加教学难度,适度开展拓展性学习,这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并不违背“双减”政策。小学、初中、高中是进阶学习,教学有一定的连贯性,各学段对拔尖人才的系统培养比“各自为政”好,系统的培养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一、构建初高中贯通培养课程体系。针对拔尖人才的认知水平,将现有的初高中课程重新进行整合设计,在教学难度和进度上更符合他们的发展需求。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加强思维的训练,重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避免为了中考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训练。
二、开展学科竞赛辅导。为了更有利于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多数高水平大学除了通过高考裸分招生之外,还有“三位一体”、“强基计划”、竞赛保送等多种招生路径。为了对接高校多元发展路径,在中学开展学科竞赛辅导,让学有余力的拔尖人才提前修习大学先修课程。合理规划竞赛、强基和高考课程,做到三者之间有机融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初高中贯通培养和学科竞赛开展都离不开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支撑。目前,普通高中学校普遍缺少优秀的学科竞赛教练,需要招聘师范大学和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优秀毕业生,灵活借助各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让本土教师成长为优秀的教练员,使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可持续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
开拓创新,推动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潘云岳
温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近几年,台州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教育质量与老百姓的高标准需求还有一定距离。2022年9月8日台州市教育提质大会之后,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台州大地扬起了全面重视教育质量的良好风气。教育质量提升是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一起解决台州教育的难题,学习教育发达地市的先进经验,创新机制,共克时艰,久久为功。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各地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新建一批高品质学校,缩减大规模学校的招生人数,努力促成龙头普通高中学校高品质发展。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让学校有足够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有灵活的资金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让学校有充裕的经费开展学科竞赛培训工作。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尝试“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促使教师积极转型。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教研员要多下校进班听课指导,形成全市上下齐抓课堂教学质量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作业改革,要求教师精准布置作业,寻找合适学生的练习,要求教师控制作业量,实施作业“四必四精”制度,提高作业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大胆开展评价改革,建立适合的动态增值评价模型,合理利用考试数据,合理评价学校、班级、学科的教学质量增值情况,激发教师奋勇争先。加大先进激励力度,抓住关键要素实行教学奖励,从考核奖中挤出资金激励成绩突出的教师,利用政府奖励基金和各类民间教育基金激励优秀教师,促进教师提升工作积极性。
创新优生培养机制。开展项目化学习,设立项目化学习专项课题,通过项目研究帮助学生拓展学科视野和认识边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开展智能展示活动,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开展语、数、英学科智能展示活动和计算机编程比赛活动。引进、培养学科竞赛金牌教练,从初中开始组建学科竞赛培训班,高标准高起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提升兴教提质合力。分层次召开提升台州教育质量专题研讨会,鼓励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解放思想,寻找台州教育短板,思考破解难题策略,形成全市教育系统上下齐心抓质量的良好局面。发动家长、社会为台州教育献计献策,形成全社会支持学校办学的良好局面。组织教育考察团外出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和改革精神,促进市级领导思考教育,重视教育,助力教育。
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力;需要同类学校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需要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共生共长、互惠共荣;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下属学校相互依存、密切配合。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市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台州教育一定能够续创辉煌。
点面结合 系统推进
——谈高中学校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赵顺法
玉环中学校长
实现高中教育的提质发展,就要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遵循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紧密结合各自学校发展实际(如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育人模式、可利用的资源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为他们今后在更高平台、更广世界里释放更大创新潜能、展现更强创新活力、取得更大创新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一、点面结合、个性发展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注和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是针对少数有特殊天赋和能力的资优学生,做到及早发现、科学培养、充分挖潜。通过夯实学生的高水平基础,实现学生的高水平差异发展。
“小、初、高、大”贯通一体化,实施学段贯通长线培养。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段学校支持,使得学校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前介入,及早发现在各学科、体育艺术或其他方面有优秀发展潜质、特殊才能的学生,及时开展个性化、定制式培养,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开展共享实验设施设备和合适课程资源合作等项目,聘请名家大师进校园开设报告或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有关实践研究等,共同参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施“一体、两翼、多通道”的培养方案,一体指的是以高考为主体,坚实的学科基础是保障;两翼指的是学科竞赛和强基课程,全方位激发学科潜能;多通道指的是通过“强基计划、三位一体、竞赛保送、领军计划、少年班……”等途径进入名校继续深造。
二、系统推进、夯实基础
系统推进是指以创新个性化育人模式为价值取向,着眼于学校文化、师资建设、管理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硬件资源以及学生自主发展平台创设等全方位革新并加以有机整合,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径、方法、内容和载体,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育人系统。
学校首先要通过文化浸润,实现学生“执中合德、立行致知”。在精神文化层面,与时俱进调整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在学校精神、育人规格方面作出新的规定;在制度文化层面,制定更多有利于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的弹性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活动文化层面,不断拓展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时空,搭建丰富多样的平台载体,供学生挥洒才情、施展才华、体验成功;在物质文化层面,全面提升学校设施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学校坚持“尊重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基础上的差异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进一步健全“高水平基础+差异化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课程后续开发、资源拓展、选课走班管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机制,切实提高课程实效。
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不同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和高学历层次、高水平专业发展的优秀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更加强调教师的职业精神、团队意识和专业水平。注重通过“专家引领”“项目驱动”“校内外共建学科基地”“学科创新团队工作室”等方式,选送更多教师参加国内外高端培训和学历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追求卓越,自主发展
——天台中学推进教育提质行动工作举措
姜忠勤
天台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全市教育提质大会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天台中学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攻坚克难,认真贯彻教育提质大会精神,主动扛起教育提质行动的使命担当,制定了学校教学工作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探求新举措,奋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坚守信念,振奋精神,锚定“全省一流”的奋斗目标
为了把教育提质行动工作落实落深,召开各个层面的思想动员会、专题研讨会、意见征求会,把认识统一到位,把方案制定到位。学校将继续弘扬“自强行健,同心行远”的天中精神,赋予“自觉鼎新、大器卓然”的校训以实践创新的时代内涵,为教育提质行动提供有力的动能。确立“建设学术型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打造素质教育、升学教育、英才教育三大高地,为实现天台中学的持续辉煌和高位走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凝心聚力,锤炼队伍,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以党建红引领教育蓝,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用党建凝人心、聚人力;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学习社作用,组建青年教师提升班,实行教学、班主任工作双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搭建学科领军人才成长平台和“名师名家”培育平台,开展“魅力天中人”评选活动,培养一支扎根天中讲台、奉献天台教育的“学术型”教师队伍;实施拔尖人才登峰计划,努力打造“双一流”高校优质生源培养基地和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坚持“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优化课堂、优化作业”活动,积极探索精准教学,自主编写校本作业;利用教师跟考、命题比赛、质量分析报告评比等载体,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三、补齐短板,拉高标杆,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探索初高中一体化培养的模式,打破初高中的壁垒,逐步实现向初中延伸,跨学段对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学军中学等名校的深度合作,做大做强双一流大学特别是C9大学人才培养基地,拓宽天台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输送渠道。大力推进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来天台中学讲学,拓宽钱学森班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斗志。设立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加大对学科竞赛、名校三位一体、强基计划辅导的投入力度,提高学生参与名校选拔的竞争力。
以超常规之举做实常规工作
郭连清
仙居中学校长
在“双减”和“县中崛起”背景下,学校将提质的重心放在常规工作的落实上,以超常规之举做细做实常规工作。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
一、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是做实常规工作的必然要求。改革“重个人贡献、轻团队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并重的评价体系,鼓励担当,激励实干,勉励创新,把教职工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把团队的拼劲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成立专班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同时,向业绩倾斜、向正气倾斜,让团结协作、成绩突出的团队干得气顺,让德才兼备、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
二、实施高效精准教学
实施高效精准教学是做实常规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将精准教学细化为精准学情分析、精准备课、精准课堂、精准作业、精准讲评、精准补弱等多个环节,针对每一个环节制定实施细则。依托大数据平台,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发挥教研组职能作用,集体备课,精编校本作业,优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
三、着力突破薄弱瓶颈
着力突破薄弱瓶颈是做实常规工作的关键一招。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整体较薄弱的学科,外聘专家,内合教研组、备课组集体之力,教研细化到每一个专题、每一堂课、每一次校本作业的编写和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薄弱科目,制定“一人一案一册”,充分发挥学科组内教师的特长,分专题分版块,为其量身定制补弱方案。
四、高质量培养教师
高质量培养教师是做实常规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以省教科研先进集体为契机,以精准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大力开展教师素养再提升工程。对50周岁以上、35-50周岁、35周岁以下等不同年龄层的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能力提升工程。派教师到镇海中学、富阳中学等省内名校挂职顶岗,与省内名校联合教研,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重点做好入职三年内的新教师的培养,持续推进青蓝工程,坚持“满月课”“百日课”“周岁课”制度。
内外联动推进教育提质
王华土
三门中学副校长
学校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把对学生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内优机制、强化管理,外拓途径、整合资源。
一、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多措并举凝聚人心。进一步确立“立德树人”理念,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不断强化“以教育质量论英雄,以专业水平论英雄,更要以人格魅力论英雄”的价值追求和“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导向,让每一位教师为自己的尊严而战,为学校的荣誉而战。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二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不断完善各项奖励方案和评价体系,一方面突出教师贡献度、团队目标达成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加强团队协作;另一方面对各班各科成绩进行动态跟踪,教师业绩由个人增量、所任教班级增量和学科组整体成绩三部分组成,实现教师间的良性竞争和团队协作;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学科组考核制度、评职评优岗位设置方案、一课一研制度、作业管理办法等。
三是搭建平台助推成长。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名师工作室的助推作用,引领各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努力与省内外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分批次选派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校内师徒结对工作,对青年教师高标准、严要求,使其尽快站稳讲台,胜任教学。
二、做精做细学生教育管理
一是多管齐下激发动力。通过专家报告、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性活动,让学生不断深入感悟读书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从而确立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激发学习动力。通过生涯规划公共课、主题班会、学科渗透、专家指导、社会实践、大学生回访母校、知名校友润心讲堂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明确人生目标,激发前进动力。通过国旗下讲话、专家励志报告、高三学生成人礼、年度评比颁奖典礼、名言警句征集上墙等系列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二是从严治校精细管理。“严”一方面是严格,对学生从严要求;另一方面是严肃,使学生对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心存敬畏。“细”是细致全面,全方位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管理网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指导助推成功。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选科指导,学习方法、应试心理和技巧指导,通过反复强化,让学生选得合理,学得高效,考得无憾。关注高校招生动态,做好学生的多元升学指导和培训,拓宽学生进入理想大学的途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心理疏导。每个年级都要开设心理课,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激情跑操,社团活动,自由活动课,科技文化体艺节,郊游远足活动,高考幸运餐,班级创意活动等)。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调适心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不断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加强学生培养和指导力度,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实际和学校教师资源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力促学生各学科做到均衡和拔尖。
二是加大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整合学考课程、高考课程、竞赛课程和强基考核课程,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补短课程和培尖课程,配足配强教师资源。
三是强化与高校联系和合作,精准把握高校多元招录方式助力更多学生实现人生梦想。
来源:秘书处、相关市直学校、相关县市区教育局
编辑:办公室
发表评论